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防范网络贷款“套路”,守护自身财产安全
随着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市面上出现不少网络贷款公司,这些公司打着“不看征信”“低息免息”“随借随还”等口号进行宣传推广,吸引了部分金融消费者的注意力。但是这样打着没有门槛,仅凭身份证就能借来的贷款是否真的如宣传一样没有门槛呢?现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仔细研究此类贷款,不难发现此类贷款存在息费不透明、实际借款成本过高、个人信息泄露、过度借贷等问题。
首先,网络贷款往往并不“低息免息”“随借随还”。此类网络贷款以“低息免息”等说辞作为噱头,吸引潜在客户进行借款,但在实际放款时以晦涩难懂的借贷条款模糊利息费用或违规收取其他费用。这类网络贷款往往除了本身借款账单,还引导消费者另行签订其他合同,导致消费者的实际借款成本远高于预期。同时网络贷款常常以默认、强制勾选等方式捆绑销售,要求消费者购买非必要的其他服务作为放款前置条件,且提前还款不退还该笔费用。有些公司还通过APP操作设置来限制消费者正常还款,引发消费者债务逾期,产生其他“罚息”等等。
其次,网络贷款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蛊惑消费者过度超前消费。当消费者发现不能按时还款后继续诱导消费者从其他网络平台连环借款、以贷养贷,致使金融消费者负债越来越多,最终导致金融消费者拆东墙补西墙,无法承受贷款压力,产生不良征信记录。
最后,网络贷款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贷款公司在获取客户相关信息后,往往存在将客户个人隐私信息打包出售给其他黑色产业链的上下游机构获利的情况,使消费者及其亲友饱受各类电话销售骚扰的风险。
消费者风险提示
网络贷款存在诸多风险因素,金融消费者在办理借贷业务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慎进行个人信息授权;同时务必选择正规机构,评估自身经济能力进行合理消费和借贷,避免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